近年来,随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日趋丰富、复杂多样,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变得越来越刻不容缓。又到一年315,金融界特别梳理了银行业消费投诉【进入黑猫投诉】情况,旨在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服务质量,主动担起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责任。
截至目前,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已经通报了202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,第四季度相关数据尚未披露。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,投诉量位列前十的银行有,浦发银行(7.08 +0.85%,诊股)、兴业银行(16.58 +0.55%,诊股)、平安银行(13.05 +1.40%,诊股)、工商银行(4.46 +1.13%,诊股)、交通银行(5.10 +0.79%,诊股)、招商银行(34.88 +0.87%,诊股)、建设银行(5.95 +2.06%,诊股)、农业银行(3.04 +1.00%,诊股)、中信银行(5.14 +0.78%,诊股)和邮储银行(4.83 +2.11%,诊股)。
据统计,这十家银行的投诉总量占据了202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全部投诉的51.7%。而从投诉业务来看,信用卡、个人贷款、理财三类业务共计投诉量为200401件,占据了银行业全部投诉的85.91%。
2022前三季度投诉总量23万件,股份制银行占比最高
总体来看,2022年前三季度,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233279件,平均每天涉及银行业的消费者投诉约为855件。其中,股份制银行相关投诉最多,前三季度共有92418件,占投诉总量的39.62%;其次为国有银行,投诉量共计58417件,占总量的25.04%。
其余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诉量相对较少。城市商业银行(含民营银行)为36595件,占投诉总量的15.69%;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20642件,占投诉总量的8.85%;外资银行1101件,占投诉总量0.47%;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24106件,占投诉总量的10.33%。
-按银行分类来看-
国有大行:工商银行、交通银行及建设银行位列投诉量前三
具体到6大国有银行,位列投诉量前三的有工商银行、交通银行及建设银行,投诉量分别为11328件、11305件、9918件。
值得一提的是,工商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,连续三个季度都排在银保监披露的26家银行之首。数据显示,工商银行第一季度的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为886件,第二季度945件,第三季度为1065件。合计2896件,占该行投诉总量的25.56%。
而交通银行的投诉重灾区是信用卡业务,第一季度投诉量有2781件,第二季度3404件,第三季度为3157件。经对比,其连续3个季度位居国有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之首。2022年半年报显示,截至2022年6月末,交通银行境内行信用卡在册卡量7529万张,较上年末增加102万张。
股份制银行:4家股份行投诉量超万件
2022年前三季度,涉及股份制银行的投诉量共有92418件,其中有4家股份行的投诉均超过1万件。
具体来看,浦发银行以全年15410件的投诉量位列首位,统计其业务投诉情况发现,涉及该行信用卡业务的投诉最高,三个季度共有12795件,占该行投诉总量的83.03%。
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的投诉量分别排在股份行的第二位和第三位,分别为14329件和11610件,其中,两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占比也均在80%上下。
外资银行:东亚银行投诉量439件,位列第一
外资银行中,东亚银行投诉量位列第一,前三季共有投诉量439件;其次为汇丰银行,相关投诉量为193件;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紧跟其后,投诉量分别为160件和102件。
对比发现,东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连续三个季度位列外资法人银行第一。第一季度,涉及东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有94件,第二季度有79件;第三季度97件。
实际上,今年以来,东亚银行多次受到监管关注。2022年开年,东亚银行还收到央行系统首张千万级罚单。案由是违反信用信息采集、提供、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。随后,4月23日宁波银保监局发布了一张罚单,直指东亚中国宁波分行贷后管理不尽职、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被挪用,处以罚款30万元。
-按投诉业务类型来看-
信用卡依然是投诉重灾区,投诉量占比49.58%
银保监会数据显示,2022年银行业务投诉主要集中于三类业务,具体包括信用卡、个人贷款和理财,2022年前三季度投诉量合计为200401件,占银行业全部投诉量233279件的85.91%。
其中,涉及信用卡业务的投诉最多,前三季度共计115657件,占据总量的49.58%。个人贷款类的相关投诉共计74605件,占全部投诉量的31.98%;理财类投诉量相对较少,仅有10139件,占比4.3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