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特客户端·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17日讯(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张必洋 通讯员 卢吉锋)同饮一江水,粤桂一家亲。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,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、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。
日前,记者在广西采访时获悉,去年,粤桂两省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、高位谋划部署,广东向广西拨付财政帮扶资金17.59亿元(其中深圳11.45亿元),33个协作县县均5300万元,按照“三个转向”要求,扎实推进粤桂协作工作走深走实,绘就一幅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。
年初,广东省以及深圳市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,也为粤桂协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——乡村振兴建设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。今年,粤桂协作要持续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,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,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,围绕“确保基础、持续推进、巩固完善、创新发展”确保年度帮扶高质量完成。
引导湾区产业梯度转移,实现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
“入驻产业园,我们企业真正享受到‘妈妈’式服务,粤桂协作把我们从深圳引进到桂林资源县,又像带小孩一样,给我们各种照顾和优惠政策,带动企业发展壮大。”杉源医疗总经理莫千贤说道。莫千贤口中的产业园系粤桂协作生物医药产业园,由南山区与桂林资源县共谋共建。
粤桂协作工作队领队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邝兵介绍,粤桂协作坚持把产业协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安排财政帮扶资金投入产业项目的比例达到59%。探索全产业链帮扶,把抓产业、抓项目,夯实带农益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,以广东、深圳产业更新迭代为契机,把广西作为深圳和大湾区的延伸和腹地,利用当地资源、劳动力、生态、区位、政策等优势,引导湾区产业梯度转移,实现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。
粤桂协作生物医药产业园即是湾区产业梯度转移生动例子。2022年以来,南山区依托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协会力量,抓住辖区部分生物医药企业转移需求,与资源县共建粤桂协作产业园,推动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有序转移。截至目前,园区内强脉冲光治疗仪生产基地和无菌类型医疗器械CDMO平台已启动投入,预计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。
不止如此,粤桂两省区还聚焦33个协作县乡村产业振兴,以共建“一县一园”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,引导湾区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。截至目前,共建111个产业园,培育出首批13个特色鲜明、带动力强、产业链较为完整的示范园区。“一县一园”选择当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,对特色农产品生产、仓储、加工、包装、物流等产业链条进行完善改造,还突出联农带农效果,给予农户实实在在的增收。积极引导湾区企业到广西投资兴业,召开粤桂协作招商引资恳谈会,开展粤企入桂“双百”行动,组织300多家广东行业协会、骨干企业赴桂考察洽谈。
粤桂协作去年共引进东部企业321家、实际到位投资金额179.16亿元。
农业全产业链消费帮扶,广西优质“圳品”畅销大湾区
记者在桂采访,恰逢云汇鲜智慧港暨粤桂协作预制菜产业园开园。现场透露,深圳企业龙光集团顺应预制菜大趋势,以城市生鲜、智慧央厨集成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,打造云汇鲜智慧港综合服务平台园区,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。
以龙光预制菜产业园为代表,粤桂协作积极发动广东龙头企业到广西发展,打造集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仓储、物流、销售、溯源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,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全年建设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15个,多渠道组织动员企业组团赴协作地区考察,投资建设一批特色种养、加工制造、乡村旅游、新能源等产业项目。
龙脊罗汉果、都安瑶山牛肉制品、东兰山泉……如今,在深圳商超货架上来自广西的圳品特产颇受市民欢迎。近年来,粤桂协作以“圳品”和供粤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,促进广西农业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可持续发展。值得注意的是,深圳“圳品”帮扶模式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为全国第一批10个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之一。
“广西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,大湾区有强大的消费力,我们通过推进‘圳品’消费帮扶模式,助力这些产品顺利进入大湾区市场。”邝兵表示,这种消费打通循环后,既能带动农民增收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,又能满足湾区市民对健康高端农产品的消费需求。2022年,广西新增评定“圳品”51个,截至目前,广西“圳品”总数达到152个,累计建成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159个、供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37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