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媒体脱口秀《罗辑思维》的主讲人罗振宇提过一个“国民总时间”的概念,指网民总数和网民最高日均上网时间的乘积,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CEO余建军在2016年年底的一次演讲中引用了这个概念,他说: “我们的应用越来越丰富,但是我们的总时间越来越有限,所以将来能帮用户省时间的内容会越来越有价值。”
音频作为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,与图文、视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伴随性————用户开车、通勤、运动的碎片化时间都可以被利用。喜马拉雅FM上的内容几乎已经无所不包,20个大类328个小类涵盖了有声书、亲子、商业、人文、娱乐等领域。
艾媒咨询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2017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达到3.48亿,预计2019年用户规模将达4.86亿。
现在回过头来看,2015年这一年无论是对于作为音频主播斯基,还是作为平台的喜马拉雅FM,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。
那时的斯基是一名配音专业的大三学生,打算利用专业能力赚点外快,经人介绍,他了解到喜马拉雅FM正在招募有声读物的主播。就是在同年6月,喜马拉雅FM上线了“有声化平台audio+”,之前零散的有声读物试音任务被统一纳入这个平台。有声化平台上的待录播任务,以每小时80元的价格公开招募主播,申请者提交试音,喜马拉雅FM审核之后会选出一人合作录制。
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里的“耳机森 林”。
此外,喜马拉雅FM上线了广告分成系统和听友打赏系统,以帮助主播们增加收入。斯基录制完第一部书《鬼藏町》,喜马拉雅FM向他支付了1000多元的录制费,而这本有声书随后免费提供给用户下载收听,内容页面上的广告和打赏,能让斯基每个月再挣一两百元。
在执行免费策略的几年中,喜马拉雅FM的有声书产品收获了黏性极强的一批用户。直到现在,有声书的用户量虽然只占到喜马拉雅FM总用户量的16.9%,却贡献了整个平台超过50%的流量。喜马拉雅主播怎么赚钱活跃用户日均听书时长超过3个小时,以至于有声书产品的收听总时长占据平台用户收听总时长的60%。而这批忠实的有声书听众,当喜马拉雅FM日后推出付费有声书产品和付费会员模式时,也成为付费意愿最强的那部分用户。
“有声书算是有一定门槛、但是门槛没那么高,有更多趣味性和易于传播的品类。”姜峰告诉《第一财经周刊》,一本有声书平均会有200多名主播报名参加海选,目前参与过有声书节目录制的主播已有2万多人。
在姜峰看来,在喜马拉雅FM上发布声音的“主播”可以分为3种:第一种是普通大众用户将平台当成声音发布和分享的工具,比如家庭用户可以建立家庭电台;第二种是声音有特点的人演播有声书,表现自己的才华;第三种是有某种专长的人,比如律师、会计师、美容师等,通过音频这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知识。
多年来一直喜欢在喜马拉雅FM上收听历史和科幻内容的周炜认为,虽说智能手机有麦克风、摄像头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创作的工具,但好的音频内容不可能全指望通过UGC这种模式获得,而应该至少是由“半专业人士”创造,也就是SPGC(Semi-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)模式。
目前喜马拉雅FM付费有声书收入最高的主播————紫襟,在成为全职主播之前,确实是周炜所说的“半专业人士”。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年轻人,大学专业是计算机,后来因为爱好而自学播音。他最初是在YY上视频直播讲故事,2013年开始会顺手把录下的音频上传至喜马拉雅FM。
紫襟擅长讲惊悚悬疑类的故事,在当时规模尚小的喜马拉雅FM上非常活跃。“发作品之后,他会在粉丝群里不断地吆喝,鼓励大家去听他的作品,鼓励大家传播,自己炒作自己。”姜峰回忆说,“刚开始的演绎还是比较稚嫩,但他录的量特别大,特别快,作品也越来越好,所以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。”
2014年,喜马拉雅FM开始邀请有潜力的主播与官方签约,紫襟成为最早加入的主播之一。“当时很多人叫我不要签,觉得会限制自由,我倒是觉得他们让我运营自己的内容和粉丝,还有流量扶持,挺好的。”紫襟对《第一财经周刊》说。
上一篇:坚守匠心 笃定前行